跳到主要內容

    【性別研究】跨領域微學程

     

    【宗旨】

    本學程核心為「人文知識」及「性別意識」之養成,並由以下不同領域學科切入引導學生探討多元性別議題:文學、社會分析、哲學與宗教及自然科學。亦藉重本校及業界專家的協力,拓展學生對於性別平權實踐的思考並且進一步培育STEAM人才。

     

    【課程簡介】

    學生修畢所選微學程中「基礎跨域」、「議題主題」及「實作取向」三個領域,每個領域至少修習一門課程,總共至少四門課程,並且成績及格。方可取得核發為學程證明之資格。

     

    領域 開課單位 科目名稱 課程簡介
    基礎跨域 社會分析學門 (通核中心) W群 性別與社會 本課程除了關注當下性別在各領域的發展脈絡與現況,並關注性別的未來趨 勢。隨著女性大量接受高等教育、女性不再只能以婚姻家庭為主的多元文化、勞力市場結構的轉變等,女性大量進行勞力市場並擔任要職。甚至在台灣政治領域亦出現女性最高領導人,此在在顯示女性的表現已跳脫以往女性是低階附屬角色。因此,本課程在中後半段,將聚焦在性別各個領域的社會設計及未來趨勢,以協助修課學生可以對未來趨勢進行掌握。「性別」(Gender)不僅是每個人觀看自己、理解他人行為的評斷標準,亦會影響個人生命的安排,與勾勒出社會生活世界的樣貌。性別是社會學相關領域中為人 所熟悉的研究之一,在社會階層區分之依據當中,性別是其中一種,涉及階層位 置的取得,亦是形構身分認同、性別關係再製與建構的關鍵場域。本課程對此議題之討論方式,主要是以男性為參照,分析女性與男性的差異,而討論範圍則自 家庭出發,尋找兩性在生活脈絡上的諸多差異,至進入職場之後的回饋與社經地位取得差異。包括兩性在家庭與社會中關於角色形塑、教育機會、教育選擇、家 庭角色、家庭分工、職業選擇、職業機會、勞動參與等方面的差異,而這些子題最終匯合成性別間的差異。
    基礎跨域 自然學門(化學系) U群 性別與科學 本課程從科學角度,討探性別的起源、意義,以及性別對個體的沖擊。闡明我們在科學昌明時代討今日,對性別差異應有的態度。另外,在性別平權尚未完善的今日,本課程也挑選一些具代表意義的非主流典型性別之科學家,介紹他們的人生故事以及所成就科學。
    議題主題 公民社會及參與學門(公行系) S群 公民社會 本課程希望訓練學生對於公共事務的認識與分析能力,將區分二大部分:1.關注公民社會與國家之間的關係,將介紹公民權的意涵、選舉制度、民主化、公民投票。2.討論臺灣社會目前值得觀察的重要議題。本課程為雙語授課,一半的主題採英語教學、一半的主題採中文教學。外籍同學若不懂中文,請勿選修本課程。
    議題主題 文學經典學門 (英文系) L群 文學名篇選讀:愛戀與生活 閱讀中國古典及現代文學經典作品,培養鑑賞及詮釋能力。透過與作品的對話,反省生命存在的意義、社會責任,並培養人文關懷的精神。閱讀中國古典及現代文學名篇,培養鑑賞及詮釋能力。透過與作品的對話,反省生命存在的意義,並培養人文關懷的精神。課程內容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親情與愛情文學」。第二單元:「書寫女性與女性書寫」。第三單元:「飲食與旅行文學」。
    議題主題 哲學與宗教學門 (通核中心)V群 性別理論與實踐 性別,近年來一直是社會關注的議題,不論是抗議性騷擾的#me too,或是同志平權的各項權益,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沉澱發酵。為釐清這些相關議題,本課程將帶領同學回到性別理論的發展思路,思考重要的理論與論爭,並結合相關時事議題討論,培養同學的性別敏感度。
    實作取向 藝術欣賞與創作學門(通核中心) M群 從文本到舞台-讀劇概論 本課程包含自主學習課程─【淡水田野劇場─九崁街故事】 淡水重建街是淡水歷史最悠久的老街,本課程將帶領學生結合「現代劇 場」及「田野調查」的跨域方法實地踏查重建街,並以經由田野調查所獲得的口 述或影像資料作為創作素材,轉化為劇場作品,最終於重建街進行環境劇場讀劇 成果展,期待讓劇場創作與在地記憶的過去、現在、未來有所連結。 課程規劃上含自主學習週次至少六週,並且將安排校外實地踏查課程。

     



    TOP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