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樂齡健康促進】跨領域微學程

     

    【宗旨】

    樂齡健康促進微學程以主軸式議題串連通識教育各學門課程及各學系課程,因應社會變遷和知識發展,整合社會責任、實作和自主學習相關課程,規劃出各項主題式微學程,提升學生跨域整合能力,培育STEAM人才,奠定全人教育基礎。

     

    【課程簡介】

    學生修畢所選微學程中「基礎跨域」、「議題主題」及「實作取向」三個領域,每個領域至少修習一門課程,總共至少四門課程,並且成績及格。方可取得核發為學程證明之資格。

    領域 開課單位 科目名稱 課程簡介
    基礎跨域 校共通 (通核中心) 高齡者健康促進與實務 本課程旨在讓修習的學生對高齡者體適能活動與其指導原則具備基本知能與體驗,並建立老化相關理論、動作技能學習與體適能觀念結合,進而實際適用於高齡者的身體活動實務中。
    基礎跨域 社會分析學門 (通核中心) W群 心理學導論 本課旨在提供人類心理行為各面向的知識、啟發學生對心理的興趣,並將心理學 的知識實際運用於日常生活當中,增進自我、他人與群體行為的了解,以提升適 應環境、掌控自我和經營良好的自我能力。
    基礎跨域 藝術欣賞與創作學門(通核中心) M群 音樂概論 音樂是世界共通的語言,除了透過「聆聽」來認識音樂,另外須具備相關的基礎樂理常識,以音樂為中心主軸,橫向探索歷史發展與風格演變,縱向認識音樂本質與結構、樂器種類、樂曲形式、音樂家列傳等,最後在經典的偉大作品中,運用理性的知識,來體驗音樂感性之美。
    基礎跨域 資工系 機器學習概論 深度學習是人工智慧 (AI) 中的一種方法,可指導電腦以受人腦啟發的方式來處 理資料。深度學習模型可識別圖片、文字、聲音和其他資料的複雜模式,藉此產 生更準確的洞察和預測。您可以使用深度學習方法將通常需要人類智慧的任務自 動化,例如描述影像或將聲音檔案轉錄為文字。 人工智慧 (AI) 試圖將電腦訓練 為能像人類一樣思考和學習。深度學習技術驅動了許多日常產品中使用的 AI 應 用程式
    議題主題 社會分析學門 (通核中心) W群 正向心理學 正向心理學的興起提供心理學界多元的思維與策略,本課程自理論、研究與實務規劃學習主題,課程單元包括幸福感、培養正向情緒、練習品味策略,自家庭、學校、職場與社會文化等生態情境關注幸福感,協助學習者實踐學習目標,透過參與校內學習活動進而與社會連結。
    議題主題 未來學學門(教設系) R群 經濟未來-長壽趨勢與高齡經濟 本課程以各學院各專業學生為授課對象,透過未來學相關理論及分析工具架構思路,引導學生觀察及分析人口結構高齡趨勢下的重要經濟議題,以前瞻視野掌握高齡創新產業。課程教授範圍包括:未來學基礎理論、長壽趨勢、高齡產業發展等議題。
    議題主題 藝術欣賞與創作學門(通核中心) M群 臺灣劇場講座 「臺灣當代劇場講座」課程擬邀請臺灣各劇場領域的研究者與實踐者,由各領域 之專家學者們帶領修習本課程學生認識各類型臺灣劇場之特色與精華,從清代的 傳統戲曲至當代前衛劇場;從戰後新劇到即興劇場,深入淺出認識臺灣劇場的各 個面相。此外,本課程更特別著重於連結淡江大學所在之淡水地區的相關劇團與 劇場工作者,如淡水北管軒社、金枝演社與身聲劇場等,引領學生跨出校園,認 識學校地緣區域環境的人文、藝術。
    議題主題 未來學學門(教設系) R群 社會未來 本課程主要的教學宗旨是希望啟發同學對於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同時探討生處台 灣社會的行動者在當下與未來可能面對的處境。對於個人而言,全球化浪潮 下,個體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教育貶值化,並朝向更專業、流動、彈性、個人 化的生涯發展路徑,同時亦面臨愛情婚姻的不確定性...。據此,本課程會運用未 來學與社會學的相關視角去解析個人如何因應全球化的挑戰,去提昇自己在當下 與未來的競爭優勢與社會生存適應之道。
    實作取向 藝術欣賞與創作學門(通核中心) M群 音樂概論與數位應用 音樂是世界共通的語言,除了透過「聆聽」來認識音樂,也須具備相關的基礎樂理常識,以音樂為中心主軸,橫向探索歷史發展與風格演變,縱向認識音樂本質與結構、樂器種類、樂曲形式、音樂家列傳等,最後在經典的偉大作品中,運用理性的知識,來體驗音樂感性之美。課程中也將融入數位音樂軟硬體的操作與應用,讓學生瞭解數位音樂製作的概念,學習基礎數位音樂創作、認識聲音素材庫、FX效果運用等,啟發數位音樂創作的能力。
    實作取向 校共通 (通核中心) 高齡服務實習 《高齡者服務實習〉〉課程之設計旨在培育高齡者運動之服務人才,規劃高齡者服務實習活動,讓學生瞭解高齡者的健身運動場域,透過實際場域的服務實習,結合理論與實務,縮短學用落差,藉以達到做中學與學中做的效果。本課程涵括講述性課程、參訪性學習與實務操作性服務實習課程,修習的學生須具有高齡者髖適能活動與其指導原則的先備知識與知能,透過課程前半段部分針對高齡髖適能指導原則與要領的行前訓練後,於課程後半部分帯領學生走進大淡水社區參訪,了解社區的運動生態與需求;並進一步配合本校祟齡運動班課程,讓學生進班進行實務操作性之服務實習課程,藉以培養學生在高齡者身體活動的實作知能,進而實踐本校之社會責任。
    實作取向 藝術欣賞與創作學門(通核中心) M群 表演藝術與實作 ※請注意,本堂為「遠距教學課程」,教學內容與通識《表演藝術》相同,期中 考以前為遠距預錄課程,期中考以後為面授課程。 「表演藝術」是定義相當寬廣與自由的一個領域,本堂課將分為歐美與亞洲劇場 兩大領域,並以照片、影像、劇本及表演實作為教學材料,引領學生欣賞當代各 種表演藝術。除了介紹各類型表演型態之外,本堂課亦會在期中考後以分組實作 方式為成果呈現。
    實作取向 校共通 (通核中心) 弱勢團體與社會福利 課程希望達成三項具體的教學目標。首先,培育學生具備多元文化價值觀,能觀 察、批判、反省現行社會的單一價值、文化霸權與一元化的思考論述,我們強調 弱勢團體(視障、肢障、膚色與族裔、新移民、外籍勞工、低社經地位家庭)在社 會、經濟、政治、人權、社會價值規範上的不公平。


    TOP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