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科技與社會】跨領域微學程

     

    【宗旨】

    在這個迅速變化的時代裡,科技與社會的交織關係日益凸顯,成為不可忽視的話題。透過精心設計的微學程,學生能從多角度探討科技對社會的影響與社會如何塑造科技發展。結合通識教育與專業學科,本課程融入部分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的教學精神,並透過結合社會責任、實踐操作及自主學習的課程,建立以主題為核心的微學程。這種跨學科的學習方式旨在讓學生適應快速變化的世界,提升他們的綜合問題解決能力,並培養具有STEAM素養的創新型人才,為全人教育奠定基礎,以滿足未來社會的挑戰與需求。

     

    【課程簡介】

    學生修畢所選微學程中「基礎跨域」、「議題主題」及「實作取向」三個領域,每個領域至少修習一門課程,總共至少四門課程,並且成績及格。方可取得核發為學程證明之資格。

    領域 開課單位 科目名稱 課程簡介
    基礎跨域 商管學院 各學系 資訊概論 本課程主要授課對象為大一學生。本學期將介紹網際網路與應用、物聯網與智慧城市、電子商務、資訊安全與倫理、資料庫與大數據及A.I. 人工智慧等議題。本課程旨在協助學生學習相關知識和軟體技能。
    基礎跨域 各學系 AI與程式語言 本課程整合AI基礎架構與程式語言設計,含括機器學習、人工神經網路等基礎概念,深入探討人工智慧之生活應用與未來發展,以宏觀的角度建立自然語言以及電腦科學基礎觀念。藉著學習程式語言基本指令和架構的建立,將AI系統或人工智慧靈活應用於業界常用之大數據處理、數據分析、自動控制等相關技能。
    基礎跨域 哲學與宗教學門 (通核中心) V群 哲學與人工智慧 本課程會先針對課程中論及之人工智慧進行說明,先區分強人工智慧與弱人工智慧的差別,並簡述當前遇到之相關論爭。接著,將介紹「心物問題(mind-body problem)」,藉由心物問題為出發點,探討與強人工智慧相關的哲學問題。接下來,將就強人工智慧所延伸的道德議題進行說明。最後,將對課程開頭所介紹之人工智慧相關難題進行再次回顧,以利學生更進一步理解相關論爭。
    議題主題 工學院 共同科 工程與生命的對話 本課程主要通過分享、鼓勵和實踐,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同時探討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並試圖與其對話。本課程將從「人際關係的培養」和「環境倫理的探討」兩個角度入手,引導同學了解「感恩」、「積極」、「責任感」和「同理心」的重要性,以建立和諧快樂的人際關係,並為自我發展、生命價值與環境保育貢獻一份力量。
    議題主題 資管系 使用者體驗與介面設計 總是不知該如何有系統性地思考並建造出好用、能解決用戶痛點的產品?本課程為你裝備設計思考方法,讓你學會以人為本的角度洞察問題,發展出具創造力的解決方案,並了解如何測試概念的好壞並不斷優化,打造出讓用戶喜愛的好產品。我會將業界常使用的方法,濃縮精華與提煉重點交付於你。這是堂連貫性緊湊需大量討論與實作、並不輕鬆的課,課程第一天就會分組,若前三堂無法參與則請勿選修。
    議題主題 公民社會及參與學門(公行系) S群 科技社會與公民參與 本課程將聚焦於民主的要素-公民參與,學習如何參與民主社會。我們學習公民參與的新觀念、新模式、新作法,並有實際的模擬演練、觀察與探索。
    議題主題 全球科技革命學門 (機械系) Z群 地球生態環境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人類在科技的成就上有著革命性的發展,尤其是在「量子科技」、「電腦科技」、「生化科技」等三大領域,以及知識的進步後對「時空宇宙」的認知;21世紀這些知識又帶來全球性的科技革命。將以課堂授課,分別介紹本課程的主題。除了兼顧「全球科技革命」的學門精神外,將特別著重於地球生態所受的影響。
    實作取向 自然學門(化學系) U群 化學與生活

    化學與生活:化學、醫藥與社會

    探討自然規律,了解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並讓學生學習以自然科學的方法,培養獨立思考及發掘、分析與處理問題的能力,亦希望能透過課程的設計,啟發學生創造的能力及建立自我成長、終身學習、吸收各項科技新知之能力。


    化學與生活:化學、環境與社會

    探討自然規律,了解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並讓學生學習以自然科學的方法,培養獨立思考及發掘、分析與處理問題的能力,亦希望能透過課程的設計,啟發學生創造的能力及建立自我成長、終身學習、吸收各項科技新知之能力。

    化學與生活:化學、食品與社會

    介紹基礎化學原理並探討化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特別是食品與社會的關聯。課程結合淡水老街的USR計畫,透過實地考察,讓學生了解食品化學、食品添加劑、營養成分及環境保護等。學生將學會運用基礎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並提升社會責任感,培養綜合素養和判斷能力。

     



    TOP
    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