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旨
為增進與深化學生對台灣社會的了解,以求在全球化的衝擊下,能清楚自身的特色而做出妥善的回應,並結合不同通識學門教師的專業及校內相關資源,使學生除了就讀系所學習的專業之能外,亦能藉由微學程的修習,對於「探索台灣」領域有更深入與專業的認識。
課程簡介
|
課程名稱
|
所屬學門
|
課程簡介
|
人文
|
台灣劇場
講座
|
藝術欣賞
與創作
|
「臺灣當代劇場講座」課程擬邀請臺灣各劇場領域的研究者與實踐者,由各領域之專家學者們帶領修習本課程學生認識各類型臺灣劇場之特色與精華,從清代的傳統戲曲至當代前衛劇場;從戰後新劇到即興劇場,深入淺出認識臺灣劇場的各個面相。此外,本課程更特別著重於連結淡江大學所在之淡水地區的相關劇團與劇場工作者,如淡水北管軒社、金枝演社與身聲劇場等,引領學生跨出校園,認
課程簡介 識學校地緣區域環境的人文、藝術。
|
台灣文學
選讀
|
文學經典
|
認識並探討台灣文學發展的幾個階段以及其重要議題,並輔以文本閱讀並予以探討。過程中將討論連結台灣文學史,以期與台灣文學的歷史發展相互印證。
|
台灣歷史風采
與踏查
|
歷史與文化
|
幫助學生認識台灣歷史,以及認識臺灣的歷史與古蹟,並增進學生的人文素養為目標。
|
台灣宗教
|
哲學與宗教
|
此課程在於提升學生對台灣宗教文化的了解。教學目標有二:一是希望幫助學生較全面性和是系統性地認識台灣幾個較重要的宗教,包括台灣民間信仰、佛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以及一些新興宗教。同時,培養學生開闊胸襟,尊重或欣賞和自己的宗教傳統不一樣的其他宗教。二是希望幫助學生了解宗教和時代變動之關係,包括一些傳統的宗教觀點如何受到新的社會安排或是科學進展之挑課程簡介 戰。經由觀察宗教如何因應時代變遷,培養學生批判反省的能力。
|
社會
|
戰爭與人性
|
社會分析
|
本課程不以一般傳統熟知的政治、軍事面向解析「戰爭」,而是從社會、心理、文化、藝術等層面,以人性為核心,觀察戰爭暴力與人性之間,彼此的的依附與衝擊;人們又是如何藉由文學、音樂、繪畫、戲劇、攝影...,來表達「戰爭」。最後,我們能否在這過程中,學習到人類彼此真誠良善的對待。
|
政治心理學
|
社會分析
|
「政治心理學」是一門跨學科的課目,它以心理學來解釋政治行為。雖然它不是社會科學裡的傳統課程,但是它的領域正在急遽發展與擴大,因為從本質上而言它是有趣的也極其重要。如果我們要促進有益人類的行為模式或是要改變有害人群的行為模式,了解政治行為背後的心理因素就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
科學
|
能源與材料科技
|
全球科技
|
本課程介紹全球科技革命的歷史背景和概況,討論各種科技對未來可能造成的衝擊和影響;尤其是能源及材料科技。
|
地球生態環境
|
全球科技革命
|
深入瞭解地球環境、生態系統、天然資源等相關議題,並介紹全球氣候變遷及科技發展對於人類生活及未來世界可能造成的衝擊及調適策略。
|
修課規定
修習本學程之學生必須修畢八學分(共四門課,並包含「人文」、「社會」與「科學」三大領域),方可取得核發微學程證明之資格。